在服務過程中,我看到許多離婚的夫妻,時常涉及到「忠誠」的議題,像是常常質問另一方:「為何要離婚?是不是因為有外遇,所以要迫不及待要和我離婚?」當這樣的心結存在,即使雙方簽字離婚後,憤恨的情緒仍無法撫平,並且會逐漸擴大發酵到探視孩子過程中。

  每次阿美想要探視孩子的時後,阿明總是說:「看孩子的意願啊!我完全沒問題!」但是每次到相約的探視地點時,阿明總表示擔心孩子的狀況,所以會在附近某處等孩子;像這次會面,阿美約孩子去五星級餐廳用餐,阿明就坐在餐廳外的咖啡區,隔著玻璃可以看到孩子與阿美的互動狀態。

  阿美說:「我跟孩子似乎一直被監視著,孩子根本不敢跟我互動!」;阿明卻說:「孩子根本不喜歡媽媽,她媽媽吃飯時都一直在看手機,根本沒有真的關心他,孩子是被勉強與媽媽互動!探視是違反孩子的意願與權益!」

  從雙方的陳述中,很肯定整個過程中孩子與母親互動有限,但是為何孩子無法與母親親密互動卻是各自表述,相互指責!

  從這過程中,孩子一直接收到的訊息是:「我的媽媽是一個自私的人,不關心我的需要與狀況,探視只是滿足她的需求,那我的需求呢?」;「沒有人關心我的需求是什麼?連爸媽都不關心我,他們也沒辦法做些什麼…」

  就這樣,這些負面的想法一天天地腐蝕著孩子的自我,直到深深相信:「我是不被愛的!」

  我甚至看到,有些父母更是在孩子面前直接地攻擊對方,「你是不負責任的爛男人」、「妳是不顧家庭的賤女人」,曾經有個孩子跟我說:「我好想把身上血流光!因為我身上流著他/她的血液!」

  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的相互攻擊,其實對對方一點都影響都沒有,但是你們的每一句話語都深深刻入孩子的內心,直接影響著孩子對自我的認同。請你們稍微停下來,聽聽孩子的聲音,成為孩子的友善父母,避免一心想攻擊對方,我們相信,這樣最後受益終將是孩子。

(文/現代婦女基金會外聘督導 李麗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現代婦女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