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第一次上課到現在,老師帶我們探索原生家庭,了解我們從中承襲了哪些特質?我們的溝通姿態?這些對於自己和婚姻的影響…從一次次的雕塑和討論中,我認識了真實的自我、我可以欣賞自己,我知道我可以愈來愈好的,XXX,加油!」

  看著每位成員在最後一次的團體課程中,吃力地寫著「給自己的一封信」,認真地唸出屬於自己的內容,我的心裡有著滿滿的感動。

  猶記得第一次見到成員們,大家談到婚姻、談到自己在當中的受苦經歷與心理掙扎時,總是眉頭深鎖,或是禁不住地潸然淚下。而談到另一半,多數成員則說:「要他們改變是不可能」。

  透過心理師一次次的引導與提醒,搭配具像化的雕塑活動,以及成員們彼此的分享、鼓勵與回饋,大家慢慢地發現:

「原來我是好的,有價值的,我也是有正向能量的人!」只是往往都把這能量用在另一半、孩子的身上,努力了大半輩子,卻忘記自己才是最需要這份能量的人。

「原來我是可以為自己做些決定、為自己爭取些什麼的!」於是,有人開始改變與另一半的溝通模式,原本常常指責另一半的婦女開始認同幽默與溫柔在親密關係中的重要性,而總是怯於表達婦女則開始學習表達自己的需求。慢慢地,竟然發現另一半好像也有些不同了,而這樣的改變,竟是自己幾十年來想要卻要不到的。

  看著她們每個人在自己的生命故事中,從痛苦掙扎到豁然開朗,從委屈流淚到堅強自主,從不斷受暴到遠離暴力;看著她們為著彼此心疼,為著其他成員加油打氣,為著與另一半關係的好轉而開心不已時,我知道這一路她們走得是如此坎坷,這當中又是充滿多少的艱辛與挫折。我相信能夠走到今天,一定有許多正向的能量在支撐著她們,只是過去的她們忘記了,一旦重新找回這份能量,她們的未來是可以有所不同的。

  她們就好像向日葵般,身處夜晚時刻,只能認份地低下頭來、安靜休息;然而,一旦曙光初現,她們便能全心向陽,盡情敞開自己,長成一株株英挺的向日葵,活出身心皆平衡的自己。

  誠如婚姻與家族治療大師—薩提爾(Virginia Satir)說:「當人開始學會接納、尊重自己,成為自己的親密朋友,生命便能不斷地獲得更新與前進」,所以,「改變,永遠是有可能的!」

(文/新竹地院家暴服務處社工員 鄭友芳)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家暴 團體 受暴媽媽
    全站熱搜

    現代婦女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