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居在越南,對於婚姻有著憧憬與期待,雖然我與先生是經由仲介介紹相識結婚,但我仍相信婚後的生活一定能夠非常的幸福美滿。剛到台灣,先生對我還不錯,但是我對台灣的環境、事物都不熟悉,又加上語言不通,所以希望先生能協助或教導我;但他似乎什麼也不懂、什麼都不會,總是要我去問婆婆,家中所有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靠婆婆打理,而他們也不太願意教我,慢慢地跟夫家的人互動愈來愈少,漸漸地也懷疑自己是不是家中的一份子。後來妹妹也嫁到台灣來,我在台灣終於有了熟悉的家人,可以互相分享、相互支持,但是每當我跟妹妹一同外出,先生卻總是很不開心,我真的不懂為什麼我不可以跟妹妹出去。

  後來有一次,因為我跟妹妹外出逛夜市,先生竟然在大街上怒罵我,甚至回家後還動手打我,我不知道為什麼他會這樣子對待我。原本因為孩子還小,我也期盼與先生的關係有所轉變,才忍耐維持這段婚姻,但直到我爸爸去世時,先生一句關心的話都沒說,連問也沒問,對此,我感到無比的難過、失望,家人不應該是這樣的;又加上發現先生外遇了,終於讓我下定決心與先生離婚,並爭取小孩的監護權...

  聽著芬芬的故事,我為她感到難過、心疼,但也為她的勇敢喝采,相信她在決定離婚時,需要鼓起多大的勇氣,必須考量到自己未來的生活,自己是否能擁有小孩的監護權…等等。

  我們總是對於婚姻懷抱著憧憬與希望,相信婚後兩人能夠一同面對大大小小的事情、克服所有生活的難題,遠從他國嫁到台灣的新住民亦是如此。縱使要面對異鄉文化以及語言上的不同,但仍深信自己會有一位良人可以依靠、好好地照顧自己,陪伴自己慢慢適應台灣的生活,並孕育下一代。

  但報章雜誌上,對於新住民的評價常是「假結婚、真賣淫」、「騙錢逃跑」…等負面的形象,讓社會大眾總是容易帶著一副「有色」眼鏡看待她們,認為她們總是心懷不軌,如果讓她們外出學習、交友,到時一定會偷偷逃跑。甚至還有一些家庭成員常以「她是我買來的,我要她怎樣她就要怎樣」的心態來對待,若人們總是以這種態度來看待她們,那要如何認識真實的她們,更平等地對待她們?

  新住民因婚姻獨自一人來台,較少有娘家人或友人的支持及陪伴,加上對於台灣的福利資源並不熟悉,因此她們只能依附著夫家。因此當遭遇到家暴時,受限於生活現實與法令問題,例如:若沒有永久居留權則不能合法工作,或因婚姻關係破裂、停留期限屆滿得而必須返回母國,而造成母子分離的窘境等種種因素,使得她們不敢聲張自己的權益,僅能與環境妥協。

  雖然她們來自遠方,但在台灣落地生根、孕育下一代,一樣努力維護自己的婚姻、家庭,因此我們應該用最真誠的心相待,給予她們支持、力量,讓她們能在台灣真正的落地生根,獲得平等的對待。

(文/苗栗工作站社工專員 王偉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現代婦女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