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敏的父親平時講話大喇喇、幽默風趣、思想傳統,在聽到諮商師提及倖存者在事件後會不斷自責、不敢向旁人說出口,很真性情的表達「他們有這樣的想法根本是不必要的!」他覺得,事發後家人有一些責備的言語:「你怎麼那麼不小心?!」、「你怎麼那麼晚還出去?!」、「你怎麼喝那麼多酒?!」…等,都是出自關心。小敏的父親也說自己幾十年來講話嗓門比較大,很難用溫柔、緩慢的語調說話。在我們舉辦的「重要他人座談會」活動中,小敏的父親呈現許多親友陪伴倖存者時常會出現的迷思和困惑。

  在陪伴性暴力倖存者的過程中,親友通常是最大支柱,而親友不經意的行為或迷思,確實可能造成倖存者的二度傷害。陪伴倖存者的復原路並不輕鬆,但我們可以學習如何感同身受、真誠陪伴與傾聽。在陪伴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可以請教專業人員,並歡迎與本會聯繫。


講師帶領認識性暴力倖存者創傷反應與身心照顧

真心話小提醒

  倖存者確實很需要重要他人的陪伴,只是重要他人不一定要跟倖存者同一個性別。

  特別是事件過後,倖存者對於異性相處這件事情會特別的不安(加害人通常是異性),所以重要他人在陪伴中,態度需要更真誠、更溫暖、避免評論倖存者。此外,倖存者受害時,對人的信任感已經遭到破壞,因此在陪伴他們的過程中,需要有更多努力與耐心,才能取得倖存者的信任。

註:不以受害人或被害人稱呼經歷家暴、性暴力事件的婦女,而以「倖存者」稱呼,強調在事件後能以正面、主動的力量繼續前進。

(文/ 性暴力防治組社工專員 鍾涵筠)

arrow
arrow

    現代婦女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