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服務的過程中,我們的婦女常說,她們與孩子的關係是多麼密切、緊張、衝突、對立;但在自己遭受家暴的情況下,很難再分出一些時間、力量,去處理與孩子之間複雜的關係,而這也造成她們更大的壓力。要成為事業有成的人、要做個堅強的母親;當這些社會期待不斷加諸在她們的身上,形成了更大的重擔;這些甜蜜的負擔,讓她們既扛不起卻也放不下。

  這種壓力是一種特殊的壓力,父母親在履行父母角色及親子互動歷程中,受到個人的人格特質、親子互動關係不良、子女特質及家庭情境因素的影響而感受到的壓力,我們稱他為「親職壓力」。(Abidin,1992,引自網路社會學通訊,黃春梅,2008)

  許多受暴婦女有深受這壓力困擾著,擔心無法做好一個完美母親的角色,在多重的壓力影響下,導致自己負面的情緒影響到孩子,也讓親子關係越趨緊張。我們不禁思考著,除了每年固定辦理的支持性、成長性、治療性團體之外,有沒有什麼課程可以讓婦女身心照顧和改善親子關係兩者兼俱呢?

  於是,本會新竹工作站在今年度嘗試辦理「親子共作」團體,設計五種不同性質的活動,包含靜態的瑜珈、共讀繪本;動態的烘焙、手工皂、輕黏土課程。設計的理念是希望透過由孩子為主、媽媽以輔助者的角色去觀察以及陪伴,在活動中媽媽可以看見孩子的優點,補足孩子的缺點,親子共同完成一個作品,增進正向互動經驗。


透過與孩子共同手作,讓媽媽與孩子重新看到彼此的優點

  在團體開始後我們聽見:「你怎麼這麼笨、連個都不會」,尋著聲音望去,發現小惠正在訓斥兒子。平時只願意與女兒互動的小惠,常刻意避開與兒子的接觸;一開始小惠不斷指責孩子,認為他不聰明、不懂事;但在多次的磨合之下,原本不擅長與兒子互動的小惠,開始主動在他身旁陪伴,並願意共同完成活動。在活動中,我們觀察到有些媽媽雖然偶有不耐情緒,但一次一次看見孩子的進步,和緩了情緒,並給予溫暖支持之後,孩子的改變也顯而易見。

  在最後一次團體活動時,小惠才和社工坦白,因為一直無法從受暴的情境中解脫,每當看見兒子都會想起自己過去那段不堪的回憶,但因為這個團體,讓她重新思考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也重新調整心態,回到最初為人母的喜悅心情,勇敢地與孩子一起走過往後的路。

  親子間的衝突容易發生在多重壓力的父母身上,當沒有適當方法改善這些負向情況,將會影響孩子的成長更加重父母的壓力。透過團體成員之間的回饋,大多人都表示與孩子的互動較為改善,而且增加親密感;這些回饋,是我們最大的鼓勵,也期待透過這些課程可以增進親子間的對話,讓彼此的關係持續增溫…。


適時的肢體抒壓,讓彼此更親密!

(文/新竹工作站社工專員 陳秀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現代婦女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